安全科技领域领跑者

Details

深度好文!员工为什么总是违章?如何根治?说的太好了.....

发布时间:2023-08-02 14:55:36

一家500强公司有一个开放式的大办公室,有200人在一起办公。由于管理不到位,办公室经常发生灯、空调彻夜未关的现象。


为此,行政部想了许多办法。


他们起初想到贴上一张“人走灯灭”的温馨提示,效果不佳;后来,发出了言辞恳切的通知,要求大家务必注意,效果也不好;再后来,干脆出台相关处罚措施,抓到“犯人”罚款100元等……


看得出来,因为每每采取措施之后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,管理者往往会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加大力度……结果是,制度加码,管理复杂,效果不好,员工抵触

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酒店。


客人离开客房之后,电视和电灯都开着,酒店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:房间钥匙(IC卡)既可以开门,还可以插卡取电。客人离开的时候取走钥匙,电源立即被切断。


酒店的这个联动方法,属于机制的范畴,是防呆机制的一种(傻瓜都能做对)。它源于智慧,优于制度,管理简单,效果良好。


针对同一个问题,有一家公司的员工想出了另一个办法:他们在办公室大门的门楣上方悬挂了一个卡通画,只要一锁门,卡通画会掉下来,上书“你关灯了吗?”。


这个联动方法,也属于机制的范畴,是纠错机制的一种。


从故事中,我们懂得一个浅显而伟大的道理,制度固然重要,但机制比制度更重要,更可靠,它会对管理对象产生远大于制度的约束力。


在一家企业,为了防止员工在装配机器过程中漏装螺丝,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机制:


第一种,在复数个螺丝盒上安装感应器和蜂鸣器,只要作业者未按规定顺序从螺丝盒中拿取螺丝,蜂鸣器就会报警。


第二种,设计了一只有复数个手指的机械手,自动吸起规定数目的螺丝,操作者只要把机械手上的螺丝装完就行。


第三种,事先把每台机器所用螺丝分别配送在不同工位上,各个工位作业者只要把配好的螺丝装完即可。


虽然以上三种机制的约束力不同,但是都能不同程度减少员工犯错的机会。相比之下,如果有人试图以诸如“每漏装一颗螺丝罚款100元”这样的制度来解决问题,就十分可笑了。


在一家生产复印机的工厂里,复印机侧面需要安装一个散热排风扇,这个风扇一旦装反了,就会导致机器过热损坏。但由于是流水线作业,作业者长时间重复劳动,一不留神就可能出错。


后来主管要求作业者增加检查环节,即装完后用手试一下风向。即便如此,也还有装反的可能。


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最彻底的办法是,修改排风扇结构,使得排风扇反向无法安装。但需要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。

后来,作业者开动脑筋想出一个办法解决了问题,即在排风扇旁边装一个风筒,风筒的另一端装上一纸质小风车,如果装配正确排风扇就会正常排风,风车就会不停旋转。如果发现风车不转,就要及时进行检查,要么排风扇装反了,要么风车坏了。


总结以上事例,我们发现,借助于制度的管理通常都是事后实现的,这样的管理不仅效果不佳,而且失败成本和管理成本高。而善用机制的管理通常都是事前实现的,防患于未然,不仅管理效果好,而且管理简单、高效和人性化。


在安全管理中,习惯性违章属于顽疾,最难治理。为什么违章还会有“习惯性”违章?


习惯性违章的根源有很多,比如以前没有”章”,现在有”章”了,培训没有到位或者执行没有到位自然就违反了。


绝大多数不是这个原因,而是普遍性违章,大家就见怪不怪了


首先培训不到位,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应该通过培训来解决,很多培训都是 “高高在上”,名词术语不少,具体的操作反而不培训,具体的操作反而通过老职工或者“师傅”教出来的。而这个教的过程往往不规范,也造成新职工就顺着旧的违章方式延续下来。这种违章就是操作人员都不知道正在违章。


其次是工艺检查不到位,操作应该怎么做绝大部分检查人员并不清楚,自然也就检查不出违反操作工艺的事来,即使懂也不屑于纠正这些,具体的操作不规范纠正起来吃力不讨好。这样大家也就以为那样操作没问题。


还有一个因素是事故发生本身有偶然性。因为决定事故发生的因素很多,违章可以引发事故,但并不是只要违章就一定发生事故,客观上会导致侥幸心理。

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安全意识不到位。没有把安全当回事,不知道违章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,或者逞能心理在作怪,故意违章已显示自己的本事。这是教育不到位,安全教育搞了很多,都是在学习领导讲话,学完之后一知半解。需要改革教育方式,成人的教育培训最难,提高安全意识的教育更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。


要做好安全管理,违章还不习惯好,必须采取措施切断根源,才能保证安全生产,保护好人和财产安全。


综上说述:制度不能解决问题,简单粗暴的惩罚也不行,必须要有机制管理。


注:文章综合整编于EHS之家,侵删。

首页
关于展通
产品中心 动态新闻 商务合作 合作案例
关于我们